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元描述: 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分析其牵引作用、重点任务以及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置于重要位置,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如何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具体任务的落实?本文将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的讲话为基础,结合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深入解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方向和重点任务。

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其牵引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重点: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抓重点来带全盘。
  • 先导: 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 协同: 随着改革触及更多利益矛盾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迫切需要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实现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当前,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牵引作用。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精准发力,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施展,政府“有形之手”有为善为,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进一步”:

  • 进一步增强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 出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 完善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体制机制。
    •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 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 推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明确统一的制度规则。
    • 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打通堵点卡点。
    •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 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
    • 出台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更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重点要做到“一聚焦三加快”:

  • 聚焦科技创新: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通过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激发“老产业”的“新动能”。
  •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体系化推进北斗广泛应用,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开辟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强化规划引导,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 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加快落实“十四五”规划,切实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避免“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协调发展,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重点是从“城”“乡”两头入手,共同发力:

  • 从“城”的角度: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 从“乡”的角度: 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 以县域为切入点: 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等重点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
  • 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通过“一加一减一清零”,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同时,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仅让外商“进得来”,更能“发展好”。
  •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扎实落实八项行动,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稳致远。

常见问题解答

1. 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牵引其他领域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基础性改革,其改革的成效直接影响其他领域改革的进展。例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则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

2. 如何理解“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指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政府要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3. 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资金和人才向新兴产业集聚;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积极拥抱新技术;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4. 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促进区域间合作。例如,东部地区要发挥其产业优势,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中西部地区要发挥其资源优势,为东部地区提供支持。

5. 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从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例如,完善城乡土地制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6. 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例如,加入高标准经贸规则,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结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